快速发布企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医药财经

创新药出海“伙伴”,你pick大厂,还是小公司?

2022-12-27 11:45:04来源:医药魔方浏览量:181

随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国际间交流融合深度的增加和行业信用的提升,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更加常态化。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显示,截止到12月26日,中国创新药/新技术license out总交易金额仍达到历史最高(276.52亿美元,较2021年(141.86)增长48.7%。交易数量也较2021年多(61 vs 52)。这证实了境外药企中国企业创新实力的认可,也说明即使在全球资本市场萧条、企业现金流紧张情况下,好的项目仍能找到合适的“买主”。


1.png


尤其是进入年底,中国创新药出海势头不减,并且交易总金额在不断刷新。继康方生物以最高可达50亿美元“出海”Summit Therapeutics之后,科伦药业则将总交易额推高至接近100亿美元。


12月份国内部分出海项目(亿美元

2.png

不难发现,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合作伙伴,有全球TOP10巨头,也有不太知名的小型biotech公司。这也引发了行业在BD战略方面的思考:创新药出海“伙伴”选择方面,是优先考虑大厂,还是选择“小而美”的Biotech公司?


选大厂派


中国创新药企业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能够被跨国大药企相中并以股权投资背书的创新药企也越来越多。根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项目中,受让方最多的境外药企分别是礼来(12)、强生(8)、辉瑞(7)、赛诺菲(6)及默沙东(6)等。


3.png


医药魔方此前在采访关联交易方时,当事人表示,如果本土药企的产品有能力在某个阶段license out给全球知名大药企的话,这显然是跨国药企对其研发能力、产品潜力的充分认定,估值也会更高一层,具有很强的背书效应,可以帮企业在国内带来较高的品牌溢价,从而收获更加广泛的资源。


除此之外,将成熟跨国药企作为合作首选方,还有几点考虑:成熟跨国药企在BD交易方面,与之合作的第三方(FA、律师、尽调等等)经验更为丰富,流程上更显合规;并且,成熟药企在后续的项目临床开发上,具有比较完善的开发体系及供应链,对项目的预判相对更为准确,能够给予更为合理预期。


选Biotech派


但也有人表示,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不要迷恋“大厂”光环。像此前类似艾伯维、诺华、礼来等知名药厂与国内的交易,也有出现进展不及预期甚至退回相关项目的情况(见:2022年终止合作的重磅医药交易)。


比如像康方生物在选择交易伙伴时,并没有将合作方的“知名度”摆在第一位。夏瑜博士在接受医药魔方采访时坦言,不要为了合作伙伴的“名气”而出海,而是以终为始, 明确出海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再根据该目标来选择能够帮忙“落地”的合作伙伴。


有观点认为,跨国药企总部是在国外,一般选择开发哪些产品及开发哪些适应症都是由总部决定的。但是如果选择小型biotech公司, 就可以直接介入到临床开发策略的制定、适应症的选择、临床试验的设计等具体事宜,参与度会更高。


以公司长期战略为导向


从产业角度,BD能力已经成为药企除了研发、销售、政府关系等能力外,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之一。当下正是中国创新药企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与成熟大药企的合作,进一步整合双方资源,探索最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是行业普遍关注的。


行业人士透露,不乏企业在交易时为了与跨国药企达成合作,在商业条款谈判方面,会将姿态放低(“吃亏”)以达成合作。因为在授权方看来,在未来漫长的商业化路上,找有经验且具有国际品牌效力的大厂,会比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更受益。在借他山之石、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得先从舍得“交学费”开始。


BD工作要以公司长期战略为导向俨然已成为行业共识。好的BD不是“你赚我赔”的零和游戏,而是一场交易双方的共赢。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在不考虑“交易价格”高低的情况下,大厂or小公司,你会pick谁?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 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