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企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政策法规专家解读

专访|王印祥博士:与GCP共同成长的中国创新药

2024-01-10 14:43:56来源:创新药产业网浏览量:399


1983年,原国家卫生部批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14家医疗单位建立首批部属临床药理基地,标志着我国新药临床研究(GCP)体系的正式成立,至今已有40年的发展历程一众先行者在摸索中走向规范并不断开疆拓土,见证了我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40年发展的历程。

随着GCP与国际的不断接轨,受到深远影响的中国创新药研发经历了哪些变化?中国本土的创新药企取得了怎样的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特别邀请曾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创新药的加科思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印祥博士,从创新药企的角度分享他的见解。

2.jpg


3.png


中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诞生



王印祥博士: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的GCP真正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2006当时绝大部分中国的药企都还在做仿制药,埃克替尼开始临床一期试验,那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有本土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在埃克替尼之前,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基本是空白的。制定临床研究方案不仅仅是对制药企业的挑战,也是对中国加入GCP的医院、实施临床试验的专家们的考验,药企和专家们需要共同讨论方案。2008年,GCP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十一五的重大新药专项大力支持了GCP的平台建设

在埃克替尼的临床开发中,我们与项目的全国总PI孙燕院士、以及专家组的石远凯教授等人组织了很多次非常密切的讨论,包括从I期到III期的临床方案的设计,以及临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等。

在注册性临床的讨论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设计,那就是用埃克替尼和当时已经上市的阿斯利康的易瑞沙进行对比。易瑞沙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EGFR激酶抑制剂肺癌靶向药。我们是全球第一款与易瑞沙做了头对头双盲的阳性对照试验的产品,这个试验做完后在当时的肿瘤临床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柳叶刀肿瘤》(Lancet Oncology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这是中国肿瘤药的历史性起点。这是我们中国的临床试验结果第一次在国际上专业性非常强、级别非常高的杂志上公布。

4.png


二次创业成立加科思,面向全球市场



王印祥博士:2010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海外人才的回归,更多的风险投资介入到创新药领域,中国创新药领域无论是基础研究、药物开发、还是临床研究的生态都越来越和全球接轨。

2015年我们成立了加科思,将产品研发定位在全球市场,而不仅仅是中国市场。我们会在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同时申报,并且项目要想在全球市场有机会,必须至少要做到全球前三。

为什么加科思把KRAS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从2001年第一款靶向抗癌药格列卫上市,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容易成药的靶点都已经被开发的都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些在生物学的意义上与肿瘤明确相关的靶点,其实大部分都是难成药的靶点,其中包括KRASKRAS实际上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肿瘤相关基因。 KRAS的各种突变加起来占了肿瘤的20%,所以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肿瘤突变基因

直到2013年,科学家发现可以用移构位点抑制剂的方法来做KRAS的抑制剂。所以我们公司在成立以后也是把它作为一个主攻方向。我们的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2021年开始进入到临床试验,预计2024年提交上市申请。除KRAS G12C外,KRAS G12DG12VG13Q61H这些突变在肿瘤的比例更高,到目前为止全球都还没有针对的药物进入到临床,比KRAS G12C抑制剂难度更大,而且影响的病人的范围更广。加科思在这个领域当中是世界最领先的,我们针对这些靶点研发了KRASmulti抑制剂,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推到临床。


未来中国药企的差异化创新之道



王印祥博士:中国的肿瘤创新药研发的历史并不长,伴随着GCP逐渐成熟,肿瘤药在2011年之后有了井喷式发展。药物研发需要有科学做基础,而这段时间肿瘤药的发展与人们对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认识迅速深入是分不开的,这使得制药公司有更多的机会研发抗肿瘤药。得益于此,中国企业从原来做仿制药到跟踪式创新,这个过程还是非常成功的,也让整体药价降了下来,给中国的患者带来了实际的好处

2020年开始,中国的药企进入到了原研创新的新阶段,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针对全球市场,在美国和欧洲去做临床试验,并且和跨国药企建立合作,将产品license out出去。加科思也是在2020年就SHP2抑制剂与艾伯维达成了总价10亿美元的授权合作。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其他领域其实进展比肿瘤相对要慢,比如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等。在一个疾病领域当中,可能都要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中间无数的失败,然后才慢慢开始有一些进展。中国的药企也从肿瘤药的领域开始往其他领域逐渐布局,我相信随着我们对于基础医学研究的认识不断加深,药品的开发手段会更多,让创新药持续不断推出。


医肿:您对于中国未来的创新,包括本土和跨国的药企有哪些期待或者建议?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如何提供出有临床价值的产品? 
王印祥博士:经过将近20多年的发展,中国创新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果把美国作为第一梯队的话,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第二梯队,我们用了20年的时间,做了日本大概50年到60年的工作。

中国曾经缺医少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考虑如何既能让病人享受到全球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的药品,又能够支付得起。而这对于中国的药企来说也是一个生存问题,因为中国患者的支付能力在这个阶段还不够高,对于中国药企来讲,眼睛不仅仅要盯在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去开拓全球市场。另外从转化医学的角度,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的药企,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资本,真正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起来,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的应用




5.png

王印祥博士

加科思药业董事长兼首席席执行官

1999年毕业于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

1999-2003在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

2003年回国创建达药业有限公司,任总裁兼席科学家,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有主知识产权的靶向抗癌药凯美纳(埃克替尼)在中国的上市,该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专利奖;2013年和美国安进在中国组建达安进制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15年创建北京加科思新药研发有限公司,任董事兼CEO。中国药促会新药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委员;都医科脑保护精尖创新中学术委员会委员。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 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