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全国中成药集中采购已成为行业内备受瞩目的焦点。近日,湖北医保服务平台发布公告,宣布第三批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申报信息公开大会将于12月30日在湖北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一、中成药集采背景与历程
自2021年以来,湖北省已经牵头开展了两批中成药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幅达到46%左右,主要以口服中成药为主。与化药动辄60%以上的降幅相比,中成药集采的降幅相对温和,但仍对医药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两批集采的成功实施,不仅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促进了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第三批集采特点与亮点
与前两批相比,第三批中成药集采进一步“扩围”,共涉及20个产品组、95个产品、287家企业。从具体品种来看,第三批集采仍然以临床常用、采购金额高、用量大的中成药为主,包括血脂康胶囊(片)、喜炎平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等中药独家品种,以及灯盏花素滴丸、血栓通胶囊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采已经从口服中成药为主拓展到了“口服+注射剂”并重,本轮采购产品中有17个中药注射剂,如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这一变化不仅丰富了集采的品种和剂型,也进一步满足了临床用药的需求。
三、产业视角:机遇与挑战并存
集采的本质是通过 “以量换价”,让企业在降低产品价格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中选企业而言,将有机会在集采周期内,凭借价格优势和稳定的供应保障,快速提升产品在医疗机构的覆盖范围和使用量,从而扩大自身市场份额。以之前的集采经验来看,一些原本市场份额较小但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集采实现了市场的快速扩张于医药企业而言,第三批中成药集采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集采有助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集采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供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独家品种和非独家品种在集采中的表现差异显著。独家品种由于价格较高、市场垄断性较强,在集采中往往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然而,由于独家品种在临床上的独特优势和市场需求,其降价幅度通常较为温和。相比之下,非独家品种则需要在价格上做出更大的让步以争取中选资格。
四、投资视角:关注政策变化与市场机遇
随着集采政策的逐步落实和透明化,市场对于集采的担忧有所减轻,资金开始流向那些不受集采影响或影响较小的中药标的。这些标的通常具有较高的市场壁垒、独特的临床优势和稳定的盈利能力。具有成本优势企业以及产品质量和疗效优势企业,一般会脱颖而出。
- 成本优势企业:拥有中药材种植基地或完善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将具有明显优势。例如以岭药业,通过建立多个中药种植基地,保障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波动的风险,在集采中更具竞争力,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进而提升业绩,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 产品质量和疗效优势企业:在中成药集采中,产品质量和疗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些注重研发投入,拥有严格质量控制体系,且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疗效和口碑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认可。如康缘药业等,其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投入较大,有多款创新中药获批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产品质量和疗效得到市场验证,有望在集采中凭借质量疗效优势脱颖而出,其未来的市场表现值得投资者关注。
五、结论
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的开标在即。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成药集采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甚至可能会延伸至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领域。投资者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机遇,选择具有优质产品线、产业链整合优势、强大研发能力和良好品牌形象的中药企业进行投资布局。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