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企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政策法规药政盘点

国采即将开标!带量采购目录,一份不可说的清单?

2022-07-11 16:09:29来源:新浪医药浏览量:354

文 | 山东风轻


在很多历史的转折时刻,名单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我们每个人的微信里,不也都躺着一份白名单和黑名单?


就像药品的带量采购一样,每当上到国采、下至省级,带量采购方案一出,总会引发企业一阵阵惊慌失措、进退失据。进了目录的企业,基本上一片哀鸿,没进目录,自然兴高采烈。目录的进与出,某种程度上,真的决定一个品种的命运。


日前,某省际带量采购联盟招采目录公布,扬扬洒洒的18个品种,竟然12个与自费药有关。从进入的逻辑上,只要能够规范医疗行为、科学临床用药,无论是医保还是自费药,谁先进谁后进、谁进谁不进,其实都是早晚的事情。


但是,各省际、各省、各地方在决定带量采购的目录进入,往往要平衡、考虑的因素会有很多:本身就是疫情零星反弹的关键时刻,地方经济需要发展,作为地方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企业同样也要发展,因此,什么品种进入带量采购视野,什么品种不进,就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与平衡能力。


有的省看似非常激进,经常大刀阔斧的树立标杆,方案创新、规则犀利,其实与该省的产业结构有关系。


有的省看似不慢不紧、不愠不火,其实背后已经是刺刀上架,各种对市场的考虑、对企业的平衡、对上对下的周旋,拿捏得与其说是精巧,不如说是在走钢丝。


其实,进与不进采购目录,企业的心态大不一样:本身产品需要持续放量的中小企业,自身的营销结构尚在优化的过程中,如果此时能够以价换量、抢占市场,无疑能在带量采购的过程中平滑的进行营销模式的变革。


而对于那些只有两三个品种支撑的小企业,虽然看似品种不多,但鉴于企业自身属性(大量民企、部分国企)的原因,其实对带量采购往往惧怕的心理多于参与的心理。


而对于品种线丰富、能够快速形成梯队效应、治疗领域产品结构合理的企业,其实对带量采购是始终秉承敞开怀抱的姿态,能进则进,能降则降,当然,此类型企业心中是有底线的,就算不中,依靠完善的企业运营与产品策略,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始终能够每餐三菜一汤,活得很丰盈,发展很健康。


此外,还有一类企业,属于投机性,本身就对医药行业是一个门外汉,只是投资的本性让他们一脚闯进了医药市场,能低价的绝不高价、能武的绝不来文的。赚钱?ok,继续在市场的红海里捕杀有限的资源。不赚钱?没问题,拍拍屁股撤资走人,批文转让,反正这些批文当初也是买的。当年是单买,如今埋单又何妨?


从国家组织方的角度,不可能把所有的品种都招齐,一方面自身要有集采品种的规划,另一方面要合理指导省级带量采购的开展。如果省际联盟或省级探索成功了,品种数量日益增多(像广东的化药+中成药+慢性病用药),那么就放手由地方开展。如果地方集采速度始终较慢、品种数量有限,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上下之间的联动补充。


按此道理,如果广东中成药、湖北中成药已经形成每年既定的规模与批次,国采自然不会再开展。如果地方中成药一快一慢、一多一少,那么国采一定会将品种纳入,适时开展。这就是一个双向之间在制度上的协同,这也决定着带量采购目录的进出。地方进得少,国家进得多。地方进得多,国家进得少。过评与非过评是一回事,国谈与国采是一回事,医保与非医保同样是另一回事。


记得某音乐APP里陈奕迅的《最佳损友》下面最高赞的评论是:那些后来躺在黑名单的人,最开始也都是踩着七彩云朵而来照亮过整个世界。


所以说,带量采购目录,今天的进,并不意味着红利的溢出。今天的出,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会残酷。以时间换空间的道理谁都懂,但换句话说,可能接下来的招采规则会越来越残酷呢,就像七批八轮的国采一样,漏洞全部焊死,接下来的省际招采也同样如此。


你说,在带量采购常态化的背景下,此时进目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 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