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15:52:51来源:医药财经AI浏览量:378
完善监管法治化
修订药品管理法规体系,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公平监管环境。
推进药品追溯码应用,强化全流程监管,确保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安全性。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加强药品检查效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监管队伍,推动监管信息化与科学化发展。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优化《中国药典》(2025年版)编制,提升药品质量与公众用药安全。
推动支付方式升级
强化战略采购作用
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医药价格秩序,完善集采机制(2025年集采品种目标达500种)。(见:安徽省牵头全国生物药集采)
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如“惠民保”)与基本医保衔接,减轻患者自费负担。(见:医保+商保,正在一体化)
优化基药目录管理
动态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预计扩容至900种以上,重点增加中成药(占比超40%)和慢性病用药。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基药配备目标:基层机构≥90%、二级医院≥80%、三级医院≥60%。
保障短缺药品供应
健全监测网络与清单管理制度,统筹运用储备、协商调剂等措施应对短缺问题。
鼓励研发创新
加大对创新药械研发的政策倾斜,简化审评审批流程,加快国产药上市。
推动产学研结合,支持医药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完善中药监管体系
优化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加强质量标准研究,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强化合理用药监管
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建立监测机制,减少抗生素等不合理处方(目标减少30%)。
推进总药师制度,发挥药师在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扩大基层慢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强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
推广远程药学服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提升服务可及性。
健全保障体系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加强基金安全监管
运用大数据模型监测基金使用,打击骗保行为,维护基金收支平衡。
防范创新药研发风险、生物医药投融资下滑等潜在挑战。
信息化与人才建设:推进药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药学人才培训与临床轮转制度。
廉政与风险防控:强化药政廉政监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确保政策落地透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