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医药行业引发轩然大波。强生旗下子公司因在HIV药物营销推广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被联邦法官判罚16.4亿美元。这一事件不仅对强生公司自身造成巨大冲击,也为整个医药行业的合规发展敲响了警钟。
该案件源于举报人发起的诉讼。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地区的法官Zahid Quraishi经审理后裁定,强生子公司杨森(Janssen)在推广HIV药物Prezista和Intelence时,存在非法行为。
根据判决,杨森需向美国政府支付3.6亿美元,以弥补其违反联邦《虚假申报法》的过错。此外,还需承担12.8亿美元的民事罚款。这笔民事罚款对应着陪审团认定的,向Medicare、Medicaid以及艾滋病药物援助计划等项目提交的 159574项虚假申报,平均每项罚款8000美元。
不过,由于证据不足,Quraishi法官驳回了陪审团关于违反各州虚假申报法的 3000万美元赔偿裁决。该判决于2024年6月13日,经过长达六周的审判后正式尘埃落定。
此次举报不当营销行为的,是杨森的前销售代表Jessica Penelow和 Christine Brancaccio。她们指出,杨森将Prezista和Intelence用于美国FDA未批准的用途。例如,杨森宣称Prezista具有“脂质中性”特性,暗示该药物不会对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产生影响,然而这与FDA批准的药品标签内容明显相悖。此外,原告还揭露,杨森通过向医生支付费用,让医生在晚餐及演讲活动中为这些药物背书,这种付款行为本质上已构成回扣。
经过详细审理,陪审团最终判定杨森在部分超说明书使用的指控上负有责任,但在回扣指控方面不承担责任。
强生对这一判决表示不满,并计划上诉。公司认为,裁决受到证据不足和错误的陪审团指示的影响,相信该裁决将在上诉中被推翻。
这一判决对医药行业具有深远影响。它再次提醒制药企业在药物推广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性营销。同时,这也凸显了监管机构对医药行业合规性的高度重视,任何违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