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10:41:33来源:医药魔方Invest 浏览量:51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意见的公告。
《工作指引》拟规定,产业投资类基金要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创业投资类基金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支持科技创新,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在新兴产业领域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支持有关行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快技术更新换代,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管理办法》中提到,政府投资基金要有力有效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需要长期布局的领域,更好发挥基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投资延续性。
支持的投向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其中,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未来产业主要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物育种、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领域。
作为拥有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等多种新兴产业的医药大健康领域,自然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实际上,从资本寒冬到稍有回暖,在逐渐增多的医药并购事件中,我们看到“国家队”正在成为主要力量,持续托举中国医药。
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显示,截止7月31日,今年国内医药领域共发生63起并购,其中国资背景作为收购方的有14起,占比超22%。
今年7月,上实资本旗下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的连续两次出手引来业界关注。
7月25日,国产创新医疗器械龙头公司微创医疗宣布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Otsuka Medical Devices Co., Ltd.持有的微创医疗【135,335,204】股份,成为微创医疗的战略股东。
按微创医疗当日收盘价10.94港元/股估算,该笔交易市场价值约在14亿~15亿港元。
2024年年底,上海市政府落实《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设立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旨在推动产业链整合与转型升级。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应运而生,其成立是上海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4月,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宣布“首关”落地,规模超50亿元,其中更吸引了上海国投先导基金等头部国家队注资近50%深度参与。投资方向主要关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包括生物制药、创新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先进装备及材料、新型服务及创新业态等。
成立于1998年的微创医疗,历经26年创新发展,业务已拓展至心律管理、骨科、心血管介入、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心脏瓣膜、手术机器人、外科医疗器械等领域,培育了6家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拥有9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及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上海医药并购基金表示,依托国资背景和产业资源,将持续关注微创医疗的发展需求,在符合市场规则和战略协同的前提下,助力其核心业务拓展及潜在战略并购,为企业的持续创新与规模扩张提供支持。
而上海医药并购基金更早支持的是康华生物,这也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设立以来首单交易。
7月20日,上市公司成都康华生物发布公告,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拟通过协议方式收购康华生物。
双方表示,未来将通过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探索“上海研发+成都产业化”的协同格局,加速布局多元化疫苗管线,持续打造形成兼具成熟产品和研发能力的疫苗生态。
成立于2004年的康华生物从事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产品包括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其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4.32亿元、1.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9亿元、2071万元。
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也借此机会获得了曾经市值一度冲破500亿的康华生物。
“国家队”对于医药行业的支持自然不会只是给资金这么简单,能帮助企业更好发展、行业兴盛才是主要目标。
5月8日,北京亦庄康桥产业投资基金首个控股企业顶峰生物正式揭牌成立,负责管理今年3月从日本卫材制药获得的质子泵抑制剂Pariet®(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在中国的业务。
北京亦庄康桥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北京京国管亦庄康桥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超70亿元。由康桥资本担任管理人,康桥资本与北京顺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担任普通合伙人,北京国管、亦庄控股旗下亦庄生物医药公司作为首批有限合伙人参与其中。
通过其控股企业顶峰生物的发展可以看到,北京亦庄康桥产业投资基金正在探索控股持有+主动管理模式,希望引进生物医药成熟项目落地亦庄。
北京亦庄康桥产业投资基金表示,将聚焦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整合,依托北京市和经开区在政策支持、产业链配套、顶级临床及科研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医疗产业服务等核心领域,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资本赋能推动北京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升级发展。
当国资背景并购基金还在筹备时,“国家队”中成熟的“队员”早已进场托举中国医药。
相比较今年年中并购基金的火热,今年年初则是由国资企业担当主角。
开年第一天,上海医药重磅宣布以9.95亿元收购上海和黄药业10%的股份。2001年,上药药材与和黄医药合资设立上海和黄药业,双方各持股50%。交易完成后,上海医药将合计持有上海和黄药业60%股权,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对于此次收购上海和黄药业10%股权的原因,上海医药表示,一要赋能上海医药中药存量品种,提升产品营销能力;二要提高公司中药品种循证医学及学术推广能力;三要提升上海医药中药产品国际化能力。
其中,上海和黄药业的胆宁片分别在2016、2019、2022年实现在加拿大的注册、认证和出口,是其中药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上海和黄药业在胆宁片国际化方面的经验有望为上海医药中药板块其他品种的海外布局提供助力。
紧接着,华润医商在今年1月宣布,通过进场摘牌以现金增资的方式收购医药商业公司震元医药51%的股权。
交易前,浙江震元持有震元医药100%的股权,单独控制震元医药。交易后,华润医商将持有震元医药51%的股权,浙江震元持有49%的股权,且华润医商单独控制震元医药。
根据2024年12月,浙江震元对上述拟议交易进行的披露,震元医药拟引入华润医药商业为战略投资者,增资价格为1.439517元/元注册资本,增资金额为1.1986亿元。
震元医药主要从事药品批发业务,与华润医商布局的药品生产、批发与零售业务相吻合。
同样“挽救”药企于水火的还有招商创科。
1月15日晚,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创科”)宣布,拟向人福医药控股股东当代科技投资118亿元,并将控制人福医药23.7%的表决权。
招商创科成为人福医药新控股股东的消息,更是引发行业关注。
在招商创科进行重组投资前,曾经的湖北明星企业当代科技已陷入债务危机。而如今这118亿元无疑是其“续命”资金。
招商创科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深耕生命健康行业,激活科技“动力源”、点燃创新“核爆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勇当招商局集团全面加速推进“第三次创业”的主力军。
今年4月,凯赛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向上海曜修以42.97元/股的价格发行153,595,531股股票,募集资金59.26亿元。
交易完成后,招商局集团通过持有上海曜修间接持有凯赛生物17.3%股权;连同招商局集团旗下其他投资主体持有的上市公司权益,招商局集团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凯赛生物21.17%股权。
成立于2000年的凯赛生物,是一利用生物技术大规模实施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长链二元酸、生物丁醇等多项革命性产业化技术的企业。2024年凯赛生物营收达29.58亿元,同比增长39.91%;扣非归母净利润达4.65亿元,同比上升51.6%。
招商局集团表示,入股凯赛生物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中央企业战新产业主业培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切实行动。
正如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北京亦庄康桥产业投资基金等并购基金,以及上药、华润、招商局等国企所行动的那样,走在科技创新前沿,推动新质生产力产生的医药行业终将穿越周期,报以硕果。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