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企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政策法规专家解读

CDE老师文章 | 药物中苯残留原因及控制策略浅析

2025-09-18 15:42:59来源:药方舟 CDE浏览量:9



摘要

苯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毒性污染物对人体诸多器官和系统有严重危害。 苯作为一种致癌物应在药物中对其残留进行严格控制。 本文从溶剂残留生产工艺原辅料降解包材生产设施及环境等方面分析并探讨了药物中可能的苯残留原因总结相关分析方法并提出可行的控制策略包括避免在药物生产中使用同时加强生产质量控制防止苯污染


【关键词】苯溶剂残留质量控制



benzene在常温下为液体是一种有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被广泛用作溶剂以及各种化学产品的原料。 苯具有神经毒性与致癌性人类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1]白血病[2]在内的一系列血液疾病严重损害肝肾器官[3]诱发染色体畸变[4]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苯会出现头痛恶心疲劳和眩晕等中枢神经麻痹的症状。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苯列为第一类致癌物[5]。 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指南 Q3C 将苯分类为 类溶剂规定应该避免在药物中使用如果必须要使用则需要严格控制苯残留限度[6]


制药行业作为苯系物应用较为广泛的行业之一在药物生产的过程中对苯污染的监测与控制应当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从溶剂残留生产工艺原辅料降解包材生产设施及环境等多方面入手, 分析药物中苯残留的可能原因总结苯的检测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01
药物中苯残留的可能原因



1.1 溶剂残留


苯作为优良的有机溶剂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工业生产之中。 在制药行业中苯虽然具有较大的毒性但其较好的溶解性能也使其不得不用于某些特殊药品的生产之中。 在原料药辅料和制剂的生产制备过程中可能会用到苯作为溶剂当后续工艺未能除尽时便造成了苯残留。 而残留苯超过一定的安全浓度时将会严重危害到人体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例如丙酮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溶剂根据原料合成工艺与纯化程度的不同市售丙酮中可能会有微量苯<100 ppm的存在[7]。 “ICH 指导原则Q3C规定药品中苯的含量需控制在百万分之二(2 ppm以内在药品生产中此类溶剂一般应避免使用[6]



1.2 生产工艺


化学原料药的合成涉及复杂的反应体系包括各种原料催化剂等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和中间体数量多结构复杂甚至很难确定其结构。 若使用苯或含苯的物质作为反应原料或溶剂反应过程中生成了苯类物质, 后续精制工艺未能除尽多余的苯,很可能为药物的生产带来苯残留


制剂的生产工艺, 也可能带来苯残留的风险,苯在某些原辅料的合成步骤中还常以起始物料或中间产物的形式存在。 同时在原料药和辅料的合成工艺中不可避免地用到一些苯系物作为原料比如甲苯和二甲苯等也会导致最终生产的药物中有苯的残留。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针对药物的潜在苯残留进行了分析即苯残留可能与使用的一些非活性成分有关如作为增稠剂的卡波姆作为喷雾推进剂的异丁烷其他由碳氢化合物制成的药物成分[8]丙酮甲醇喷雾干燥分散体SDD制备工艺中喷雾溶液的主要溶剂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可能含有苯存在苯残留的潜在风险[9]


此外水作为溶剂大量用于滴眼液注射剂糖浆剂溶液剂等液体制剂的生产中。 若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了被苯污染的水源也可能造成后续药品的苯残留问题



1.3 原辅料降解


ICH Q3BR2)”中对降解产物的定义为制剂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因光照温度pH水或与赋形剂和/或药品包材互相反应而导致原料药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杂质[10]。 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水分湿度光照氧化等,在运输贮藏中因环境条件变化可能导致降解产物的增多。 若药物处方中的原辅料在生产运输贮藏等过程中降解生成了苯也会造成苯残留苯甲酸是食品和药物中常见的抑菌剂, 其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苯导致产品中苯的含量可能超过 5 ppb[11]



1.4 包材


包材即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与药品之间的相容性对药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包装涉及的材料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等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表面通常用油墨印刷了大量药品信息。 传统的溶剂型油墨通常含有乙醇异丙醇甲苯二甲苯等溶剂印刷后残留的溶剂可能会迁移至药品内进而引入苯类物质的残留。 包材使用传统油墨劣质油墨印刷工艺参数不合理导致未彻底干燥以及材料质量不合格都可能导致药品的苯残留[12]



1.5 生产设施与环境


药品生产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被污染内部的药品生产环境构建不合格或生产车间内部不同产品有物料交叉污染情况, 也会造成药物的苯残留。药品生产企业在建造装修时若使用了含苯类物质的油漆涂料等不仅损害操作人员的健康很可能会有苯类物质残留吸附于生产设施待后续药物生产时混入物料中带来污染


药品生产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企业所在的环境二是生产车间的环境。 生产企业所在的地区应无水土污染尽量远离排污排废的工业区而车 间 环 境 应 当 根 据 《 药 品 生 产 质 量 管 理 规 范 》(GMP的要求设立合格的洁净区控制温度湿度、空气流速、 空气中的微生物数以及尘埃颗粒数等,并且厂内若有多个产品同时生产彼此要有严格分区不得交叉。 若内部分区不合理废料回收区与生产车间物料交叉很可能引入污染带来质量问题



02
苯残留检测方法



2.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GC结合合适的检测器是最为常用的对药品中苯系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多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主要分为采用顶空进样HS和直接进样两种方式。 例如采用顶空进样法对恩曲他滨盐酸萘甲唑啉等原料药中的多种残留溶剂进行同时检测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13]



2.2 液相色谱法


Nomura S [14]利用了苯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萃取效率高、 地戈西替尼原料药在水溶液中的高溶解度等优点, 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残留苯的方法,提高了分离度和灵敏度。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5~3 ppm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 0.1 ppm 和 0.5 ppm,尤其适用于含有水溶性药物中苯残留的检测



2.3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GC-MS较传统 GC-FID 法具更高的灵敏度。 王文佳等[15]以丙酮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同时测定工业己烷中正己烷苯等 12 种常见化合物的检测方法;Pávon JLP [16]进行了针对 类溶剂检测方法的开发采用程控温度蒸发器PTV与 GC-MS 进行联用并根据ICH Q2R1)”要求进行了验证苯的检测限可低至 4.9 ppt



03
药物中苯残留控制策略



3.1 溶剂残留


针对药物开发阶段除迫于药物有效性的要求只能使用苯类作为溶剂外原料药辅料和制剂的生产均应避免苯类溶剂, 以便从源头上减少苯污染。 由于苯的沸点较高在制剂生产中鲜有使用但苯作为优良的合成原料溶剂或反应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泛应用于原料和辅料的生产, 因此,对于此类原辅料应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尽量不使用苯的替代工艺路线


对于尚无法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苯的原辅料应加强原辅料自身乃至其下游制剂产品中苯的限度控制。 应根据ICH Q3C中国药典2020 年版的要求进行测定和控制要求残留的苯必须符合Ⅰ类溶剂规定的 2 ppm 限度[617]



3.2 生产工艺


对于化学原料药生产工艺涉及苯类物质的使用或者生成可考虑优化合成工艺路线。 生产工艺的优化应从化学反应的选择、 起始物料与试剂用量反应顺序合成步骤和回收率等方面作多角度考虑必要时可以考虑收率适当降低而安全性更高的路线。 若不得不使用有机溶剂要优先选择乙醇、异丙醇乙醚乙酸丁酯等具有低潜在毒性的溶剂,即ICH Q3C中的 类溶剂[6]。 同时还应考虑到后续溶剂残留的问题在工艺路线设计上多尝试不只追求收率还应考虑后续精制的难度和安全性遵循质量源于设计QbD的原则自研发阶段起便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从源头降低苯残留产生的可能


原则上制剂工艺中应尽可能减少苯系物的使用若使用苯类或含苯类的物质应在制剂的质量研究中对苯残留进行研究和控制。 若发现苯残留已超出允许范围应分析原因优化制剂相关工艺以降低残留量。 应验证优化后工艺的去除效果除非验证结果提示工艺相关杂质的残留量远低于规定要求或有依据证明其残留量在人体的可接受范围内通常应在制剂检定或适宜的中间阶段设定该残留物的检定项[18]。 总之在制剂的生产中应明确原辅料可能的变化在确保辅料与药物主成分相容性良好的前提下在处方设计与筛选时应慎重选择由苯为原料生产得到的辅料降低苯残留的风险 丙酮、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石油醚等是制剂中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自身均可能含有苯因此如使用上述溶剂, 有必要对制剂产品中苯的残留量进行监测。此外为避免制药用水中苯污染导致下游产品苯残留超限建议定期进行水质检验[19]



3.3 原辅料降解


降解产物需要经过一系列试验来确定对于降解产物中含有苯类物质的药物需要重点关注对于贮存运输条件以及货架期等应谨慎制定。 针对原料药或制剂的降解产物, 可首先依照 ICH 的 Q1A(R2)”进行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试验包括加速试验中间试验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等[20]



3.4 包装材料


在药品包装上的油墨中含有苯及苯系物有可能污染产品应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测定和控制[21],根据测定结果可调整印刷工艺参数, 如干燥时间、温度等避免油墨未干而残留大量苯类溶剂。 同时,鼓励环保油墨的开发创新, 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油墨材料提升标准提高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针对含有油墨印刷包装的制剂如注射液),除关注包装材料[22]和药物[23]中的苯类物质残留外经化学迁移进入药品的苯类物质残留也建议进行考察



3.5 生产环境与设施


药品生产企业既要遵守国家的规定控制自身的排污排废保护周边环境也要严格遵守 GMP 的管理要求控制内部生产环境合格无交叉污染


针对企业所在环境苯污染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工业交通和生活而工业排放为苯污染事故的主要根源[24]。 相关生产企业应调整药品的生产路线工艺和提高废气废液处理能力使污染最小化


针对企业内部环境, 应当严格按照现行 GMP的要求并参考ICH Q7等相关指导原则进行部门设置人员培训厂房设施建设物料质量控制污物和废料处理等[25]。 企业应保证内部各分区无交叉污染物流通道人流通道无交叉不合格或召回的物料及产品隔离存放。 厂房室内设施装修不使用含苯的涂料油漆等以确保生产环境合格无污染



04
小结



苯是一种常用于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化合物且是一种致癌物和空气污染物。 在药物的生产过程中溶剂残留生产工艺原辅料降解包装材料、 生产设施及环境等均可能导致药物中的苯残留。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指导原则的要求对产品中苯残留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制定解决方案严格控制药物中苯残留





参考文献

[1] Chen J, Liu W, Wang X, et al. Ex vivo immun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benzene-induced aplastic anemia[J].J Hematoth Stem Cell, 2003, 12(5): 505-14.

[2] Travis LB, Li CY, Zhang ZN, et al. H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 and related disorders among benzene-exposedworkers in China[J]. Leukemia Lymphoma, 1994, 14(1-2): 91-102.

[3] 俞发荣杨 博李登楼苯污染对大鼠肝肾功能及血核苷酸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624(6):654-8.

[4] 朱 勇徐艳琼焦化作业环境空气中苯污染特征研究及致癌风险评价 [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6296):454-5.

[5] Huff J. Benzene-induced cancers: abridged history andoccupational health impact [J]. Int J Occup Env Heal,2007, 13(2): 213-21.

[6]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Q3CGuideline for residual solvents [EB/OL]. (2021-04-22)[2022 -04 -19]. https://database.ich.org/sites/default/files/ICH_Q3C-R8_Guideline_Step4_2021_0422_1.pdf.

[7] 吕文玉影响丙酮产品质量的因素及优化措施[J]. 石化技术2011183):51-366.

[8] Hudspeth A, Zenzola N, Kucera K, et al. Independentsun care product screening for benzene contamination[J]. Environ Health Persp, 2022, 130(3): 037701.

[9] Yue HF, Nicholson SJ, Young JD,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ontrol strategy for benzene impurity in HPMCAS stabilized spray-dried dispersion drug products using ascience-based and risk-based approach [J]. Pharm Res,2015, 32(8): 2636-48.

[10]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Q3B (R2) Impurities in new drug products [EB/OL].(2006 -06 -02) [2022 -04 -19]. https://database.ich.org/sites/default/files/Q3B%28R2%29%20Guideline.pdf.

[11] Zeece M. Introduction to the Chemistry of Food,Chapter Seven: Food additives [M]. Washington, DC:Academic Press, 2020: 251-311.

[12] 栾 琳赵 霞孙会敏胶囊壳油墨印字中苯类溶剂残 留 检 测 [J]. 药 物 分 析 杂 志 201232 8):1325 -271356.

[13] 王春霞徐艳梅盖 成气相色谱法测定恩曲他滨中 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J]. 化学分析计量202231(6):36-40.

[14] Nomura S, Ito Y, Takegami S, et al. Development andvalidation of an assay method for benzene in the delgocitinib drug substance using conventional HPLC [J].Chem Pap, 2019, 73(3): 673-81.

[15] 王文佳吴 凡马小东一种同时检测工业己烷中正己烷和苯等 12 种化合物的方法[J]. 石化技术202027(12):3-615.

[16] Pavón JLP, del Nogal Sánchez M, Laespada MEF, etal. Analysis of class 1 residual solvents in pharmaceuticals using headspace-programmed temperature vaporization -fast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J]. J Chromatogr A, 2007, 1141(1): 123-30.

[1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 [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3-4.

[18]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试行[EB/OL]. https://www.cde.org.cn/zdyz/domesticinfopage?zdyzIdCODE=2e9cff7ec76327c31b8fc60badf5a6ec.

[19] 崔怀磊便携式 GC-MS 测定水中苯系物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J]. 环境与发展2015273):52-371.

[20]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Q1A (R2) 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products[EB/OL]. (2003-02-06) [2022-04-19]. https://database.ich.org/sites/default/files/Q1A% 28R2% 29% 20Guideline.pdf.

[21] 梁 斌管 磊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牙刷包装背卡中苯类溶剂残留[J]. 轻工科技2020369):135-6.

[22] 邵卫卫薛娜娜周 敏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复合包装材料中溶剂的残留量[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6521):102-5.

[23] 李香荷王 强郭 毅气相色谱法测定吗替麦考酚酯原料中的 11 种残留溶剂 [J]. 中国药师201922(3):478481.

[24] 沈 卫 林 苯 的 污 染 控 制 理 论 与 技 术 [J]. 科 技 风 ,20175141-2.

[25]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Use. Q7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uide for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EB/OL]. (2000-11-10)[2022 -04 -19]. https://database.ich.org/sites/default/files/Q7%20Guideline.pdf.




更多 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