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企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资讯企业新闻

FDA门槛,无形中将多数国产药企拒之门外

2023-10-07 00:00:00来源:普利浏览量:221

1、中美双报是中国药企发展的大趋势

政策环境:2017年6月中国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标志着中国药品全面打开国际大门,为中美双报创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中国药品的开发逐渐与国际接轨。随后,《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等法规的发布,宣布可部分接受或者完全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加快国内临床急需的境外已上市新药进入中国的速度。2022年《“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颁布,提出中国医药要不断走向深层次国际化,不断探索国际化道路,布局全球药物开发。2023年中国申请加入国际药品检查组织,将会加快中国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检查体系完善与检查能力的提升,完善中国GMP检查体系并与国际检查标准接轨,意味着中国药企出海已逐渐成为当下的重要趋势。

市场环境: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34%。据IQVIA统计,2027年全球药物市场将超过1.9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药品市场支出增长仅约20%,将低于历史增长,而美国增长虽有放缓,但仍是全球最大的药品消费国及支付能力最强的国家(2021年人均药品支出为1232美元)。同时,中国市场仿制药内卷严重、创新药赛道拥挤。随着国内药物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以及研发项目、人才、监管制度等不断与国际接轨,药企不断蓄积力量,走出国门探索新的机会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2、国内本土企业开展中美双报的好处

中美双报是用同一套项目研究资料,同时或分阶段在中美两国进行申报。中美双报可以实现跨国开发,加快药品上市的速度,同时尽量保证中美上市后的产品在质量上一致。国内本土企业开展中美双报有较多好处:

(1)可获得丰厚的利润。药品上市美国相当于拿到了全球通行证,能帮助产品在更多其他国家上市,可节省研发资源并提升研发回报率,增加企业总体收益;美国市场有最强的支付能力,且拥有较为宽松的定价空间,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以获得比其他地区更高的定价。

(2)加快产品国内外上市进程。美国审评时限较中国更短,且有一系列加快创新药审评的政策,可有效缩短审评时间加快药物上市。在获得美国审评后,还可获得国内药监部门的有限审评,或者视为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助力国内上市。此外,国内开展临床研究时间较短,研究能力和经验与美国仍有较大的差距,可借助美国临床研究资源开展早期探索,提升研发效率;国内《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发布,接受包含境外的临床研究数据,可支持向国内药监局申请后期研究。

(3)有助于药企快速获得竞争力。对于仿制药而言,快速抢仿非常关键,在“一致性评价”的大背景下,要求仿制药与被仿制药有同样的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规格和相同的治疗作用,即对仿制药的质量及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FDA认可的药物研发和生产流程也是成功的关键,可实现质量提升促进高质量仿制药国际化发展,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3、FDA的准入门槛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也是医药监管水平最高的国家,FDA被公认的是全世界科学性最权威、水平最高、审核及管理最严格的食品及药品管理机构。但是中美双报并不是简单地把一份资料分别递送给中国NMPA和美国FDA,FDA的规则不仅仅是写在指南里的条文,更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以高标准、高要求严格审批,中国药物也因此在出海美国市场中时遭遇不少挫折。

对于国内大多数药企而言,中美双报的主要障碍来自于如何获得FDA的认可。在ICH框架下同步开展两国的药物开发,并在研发中尽可能同时满足两国的法规要求,因此,在药物开发阶段要制定完善的策略,逐一克服难关才能顺利过审。

(1)法规关:在ICH指导原则下,中美药品申报法规基本一致,但在一些细节要求及执行层面上仍存在差异,如美国的NDA批准大部分情况下要求有2项关键性研究,中国通常只要求1个美国接受全球的临床数据;同时,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进步,美国FDA的法规政策和审评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国内药企需不断研究其变化,以便制定有利、有效的中美双报策略。

(2)研发关:企业研发团队的能力与药物研发成功与否密不可分,由于两国对于药物开发的要求及申报资料的不同,需要保证药物在研发阶段如药学、非临床(临床前药理、毒理)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均同时符合两国的技术要求。这对药企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需熟练掌握美国FDA技术标准。

(3)注册关:即使中国和美国都是ICH成员国,但不同药监部门仍然存在审评意见分歧,递交资料、审评流程、审评原则、审评时效、再审机制等均存在差异,甚至审评结论也截然不同。因此,申报者需提制定好中美双报注册策略,如不熟悉FDA审评制度,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药物上市进度。

(4)语言关:中美双报还涉及与 FDA 的沟通,而中美两国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及语言沟通障碍,因此需要经验更为丰富的人员参与协调及监察,对团队的语言交流能力要求更高。

(5)生产关:药品的生产场所是药品生产的硬件条件,生产线通过FDA检查是药品上市美国的必须要求,而FDA对生产车间、设施设备、质量体系等要求近乎苛刻,国内多数企业暂不具备相关条件。因此,FDA的准入门槛无形中将多数中国企业拒之门外。

 

国内企业快速进军美国市场,可通过引路人在完成国内申报的同时闯关美国,具备中美双报条件的CDMO/CMO是助力企业快速突围的关键。比如普利制药2006年开始布局国际市场,2014年首次通过FDA审计,截止目前已7次通过FDA,共14次通过国际审计,已在全球超25个国家上市,产品数超140个,其中美国21个,涉及冻干粉针、水针、口服片剂、胶囊、口服溶液、预充针、滴眼液、软膏等多种剂型。

 1696643257797.jpg

更多 官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