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15:03:49来源:药渡浏览量:49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多次暗示要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并于4月启动了对药品的232条款调查。
其关税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将制造业工作岗位重新带回美国,减少美国对进口药品的依赖,同时增加国内制药行业的竞争力。
特朗普声称,通过提高关税,可以迫使制药公司将生产设施迁回美国,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许多制药公司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强生、罗氏、礼来、诺华等数十家制药公司宣布在美国投资建厂。
然而,产能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建一个药品制造工厂需要甚至高达2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并且从奠基到正式运营往往需要5到10年的时间。即便选择对现有工厂进行扩建或转移生产线,也需要数年时间来完成工艺转移、放大、验证以及监管备案等程序。
如果制药公司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将生产转移到美国,将不得不面对高额关税,这将显著增加生产成本。为了保持利润,公司可能会提高药品价格,最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此外,高额关税还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中断或重组,影响药品的供应稳定性和可及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引发全球制药行业的重新洗牌。一方面,美国本土制药公司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制药公司可能会寻求其他市场或加强本土生产,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此外,关税政策还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性关税,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尽管许多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在美国投资建厂,但产能建设的漫长周期使得在特朗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转移几乎不可能。此外,美国今年5月出台的最惠国行政命令也让许多制药巨头对美国投资表示疑虑。未来,制药公司需要在满足美国政策要求和保持全球供应链稳定之间找到平衡,这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特朗普的药品关税政策无疑给全球制药行业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制药公司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灵活调整生产布局和供应链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同时,全球各国也需要加强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避免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
声明:本文系药方舟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